江海洋阅读
扫描关注网站建设微信公众账号

扫一扫微信二维码

饿了么跑的太快,超越了对手,掉了节操

冷眼看月歌2016-03-18行业新闻 3647

2009年4月“饿了么”网站正式上线,2015年,“饿了么”估值超过了45亿美元。短短五年,四个大学生白手起家打造了一头巨型独角兽公司。

“欲速则不达”用来形容315打假过后的“饿了么”再合适不过。

去年《创业家》的记者在采访时对“饿了么”CEO张旭豪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,“你不觉得你多少应该扮演一下弱者或挑战者的角色吗”(对比竞争对手美团的实力)。

张旭豪回答道:“不,现阶段,我们应该扮演的是引导行业良性发展的角色,至于未来,饿了么将是千亿美金级别的公司。”

在315晚会过后,“引领行业良性发展”再放到饿了么身上,就颇具讽刺意味。

商人血液里流淌的都是“逐利”的因子,当心怀梦想的四个青年,经过时间和资本的洗礼,褪去青涩成功转身为商人的时候,曾经的坚守必定会动摇甚至土崩瓦解。

现在O2O玩的是烧明天的利润,占今天的市场。就是几个山大王抢山头。结局也很好预测,不是各自占山为王,就是你死我活,当然还有一种就是“联姻”(参考滴滴快的,美团大众点评)。

纵观中国外卖的山头,美团、饿了么、百度外卖三足鼎立,一起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国“外卖”这块大饼。既然是在“挣”那必然就得“头破血流”。地推打人的丑闻刚刚平息,三无作坊又当头一击。

牺牲用户利益去换取市场份额,到底值不值得?

短期来看,效益是很明显的。有商家才能有顾客,大量无牌照,无店面的幽灵餐厅入驻平台,保证了商家的数量,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用户的数量。

同时,因为少了店面的租金,食材的廉价,自然决定了其成本比正规商家要低得多,这样在价格上也有了优势。毕竟大部分定外卖的人都是冲着“优惠”去的,自然是哪家的优惠力度大,选哪家。

但长期来看,这势必就是一个定期炸弹。今年315它就爆炸了。

要真的细究起来,饿了么的管理层会真的不知道黑作坊的存在?答案就跟马云不知道淘宝有假货一样明显。但利益面前,总有人是会低头的,而中国人的容忍度,究竟强大到什么程度,你我皆知。看看满大街开的肯德基、麦当劳、哪家没被爆过食品安全丑闻,可这影响你进去消费了吗?

过了这阵风波,下定决心整顿的“饿了么”,被洗白白了的“饿了么”,给你发订餐红包的“饿了么”会东山再起?这个问题留给你回答。所以,他们也在赌,赌什么时候丑闻曝光,赌中国消费者的“容忍度”。

但这次“丑闻”究竟会是压倒“饿了么”的最后一根稻草,还是饿了么借机整顿’“洗白”后继续出发的神助攻,现在还看不出来。但纵观整个外卖行业整顿是势在必行的。

当一个服务不可替代时,用户是没有选择余地。不要告诉我,你不用“饿了么”要去用某度和某团,他们也被曝光过好不好,2014年的纸媒就发过相关文章,给你甩个链接

http://qjwb.zjol.com.cn/html/2014-11/28/content_2898075.htm

“饿了么” 冤吗?它不冤

打假“饿了么”之后,有言论称监管失职,食监局的责任更大,315却将责任推给企业。

我觉得有一个观点必须要明确,企业和政府的责任是不能混为一谈的,二者只有协同治理,才能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。

而此次事件的主角,“饿了么”作为一个平台,它并没有监督平台上的商家,而是主动诱导,甚至帮助无牌照黑店在其平台上盈利。

“饿了么”都做到这个份上了,谁还好意思说它冤?

我们承认“饿了么”平台上正规商家众多,也承认外卖O2O的模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。但是,这不是我们容忍商家为了逐利,将用户利益抛之脑后的理由。

这次打假风波过后,三无作坊会不会像野草一样,过了冬天,又再次重生?

毕竟他们是靠做这个来生存的,而一个人的谋生手段,岂是轻易就能被“消灭”的。

这是不是又牵扯到了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?再往下扯,可能真的就没完了。

而资本的本性是要求回报的,市场回报达不到预期,“饿了么”该何去何从?当生存都成了问题,会不会再次冒险,对三无作坊,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?

细思极恐 互联网企业“作恶”避无可避?

我们在谴责“饿了么”平台缺少监管的同时,是不是也要想一想,谁来监管“饿了么”。

毕竟权力是需要制约的,既然“饿了么”有权监管其平台上的商家,那是不是得有“相关部门”来监管“饿了么”?而“饿了么”犯事儿的时候,“相关部门”在哪?

按照这个思路,我们的追问就不仅仅只局限在O2O上了,百度“作恶”的时候,相关部门在哪?链家“作恶”的时候,相关部门在哪?在聚美蜜芽上买了假货,谁管?

法律是有滞后性,可在互联网企业飞速发展甚至开始成为用户生活的“刚需”的时候,就必须“有法可依、执法必严”了。

毕竟我们都是交税的人。

作者:冷眼看月歌 | 来源:iDoNews专

文章关键词
饿了么